5月21日上午,河南大学2025年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启动会在金明校区208会议室隆重举行。副校长苗雨晨、校赛承办单位主管领导和联络员、研究生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陈会亮主持会议。
会上,大家共同观看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回顾短视频“2024,大赛这一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数据,大赛的精彩瞬间与丰硕成果得以展现。系列活动以专业赛事为创新平台,政产学研用携手育才,丰富实践维度,扩宽知识边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为特色的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赛事。2024年度,我校共有13家培养单位承办了14项校赛,吸引了900多名研究生参与,最终荣获了50项国家级奖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9项,优秀组织奖2项。其中,生命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商学院、软件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学院在校赛组织、参赛规模、国奖数量和竞赛总结方面表现优异。结合《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4年度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志芳深入分析了2024年我校在全国赛事中的贡献力和影响力,河南大学首次进入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创新实践大赛”年度贡献力100强榜单。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和操作系统开源创新大赛单项赛事进入前30强。最后,李志芳对2025年赛事筹备与实施推进作出整体部署,为本年度各培养单位承办的16项赛事梳理了校赛流程和关键发力点。同时,对校赛的制度保障、财务保障与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专业解读,确保赛事推进规范有序、组织保障坚实有力。
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解俊山和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崔雁斌作为优秀单位代表,分别分享了在校赛承办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他们表示尽早与赛事主办方建立联系,深入分析竞赛要求,将赛事环节安排得紧凑有序,责任分工细化到人,赛后及时反思总结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苗雨晨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顶端,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代表的全国性研究生赛事,不仅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更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其获奖情况已被列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重要指标。我校在2024年系列赛事上表现突出,成果丰硕。河南大学首次进入百强荣誉榜单,充分彰显了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活力和学科交叉优势,这些成绩得益于全校上下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是“一群人干一件大事”文化理念的生动实践。
苗雨晨强调,当前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攻坚期,亟需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办好系列赛事,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行、以赛促新”的理念,将其打造为彰显河大特色、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此,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突出学科优势,强化特色办赛。各培养单位要立足学科发展特色,聚焦国家战略与行业前沿,差异化定位赛事方向。二是深化多元评价,提升育人实效。坚持立德树人,突破“唯论文”模式,打造多元驱动育人模式,将赛事成果纳入研究生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三是面向国家需求,深化产学融合。校赛承办单位要深度挖掘潜力项目,注重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在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成果转化等领域的互补优势,努力构建“培育—竞赛—应用”的成果培育体系,切实将赛事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能。
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为河南大学2025年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实践大赛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也是研究生成长的“练兵场”。研究生院将秉持“自信、拼搏、开放、创新”的新河大精神,与校赛承办单位高效协同,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国赛,实现参赛规模、作品质量和获奖数量的“提质进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