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在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表现亮眼
日期:2025-11-17 点击:

我校研究生在全国赛事——第11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中斩获三等奖三项。本次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聚焦智慧城市领域,旨在培养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武汉大学等单位承办,有效参赛作品2130件,最终286个项目入围三等奖,我校提交的7项作品中,有3项作品喜获全国三等奖。



由张万琪、翟梦珺同学组成的团队(指导老师:朱朝阳),凭借对生态环境治理痛点的精准把握、技术融合的创新思维以及扎实的实验数据支撑,在比赛中表现突出,荣获对应赛道奖项。他们聚焦全球污水处理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创新性研发“人工湿地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巧妙融合人工湿地生态净化能力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功能,既实现对COD、氮磷及抗生素等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又能将污水中有机能源转化为电能,还降低30%~50%能源消耗。该系统为《“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等政策落地提供技术支撑,践行了环境领域青年助力绿色生态建设、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责任担当。



由杨鑫铭、苏庆林同学组成的“秃头突击队”(指导老师:许涛、韩道军),依托对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先进的算法创新以及直观的系统展示,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相关赛道奖项。他们针对城市物流交通拥堵、碳排放高及“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研发“空时耦合——基于时空分层的无人机物流路径规划系统”。通过构建三维分层空域模型,融合改进Dijkstra算法与时间片管理,实现“上升-巡航-下降”三段式无冲突路径规划,空域利用率显著提升;同时结合数字孪生仿真与实时避障机制,保障高密度无人机安全运行,既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与交通强国建设,又为物流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展现了计算机领域学子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战略视野。



由吴松泰、王文丙、张承智、黎敏婷同学组成的“骑行众智”平台研发团队(指导老师:李少英、王海鹰),凭借对智慧城市治理痛点的精准破解、“AI+众创”的模式创新以及扎实的技术储备,在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对应赛道奖项。他们聚焦传统城市骑行环境治理中“成本高、时效滞后、视角单一”的问题,构建“AI赋能的城市骑行体验众创与智慧决策平台”。通过级联感知解析框架与XGBoost代理模型,结合街景影像与市民多模态反馈,实现全域风险智能诊断、市民感知动态反馈与规划辅助支持,既为政府提供“精准、主动、有温度”的治理方案,又赋能市民参与城市“众创”,填补了传统图商与规划院在骑行体验感知、民意洞察上的短板,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人本位”的青年智慧。



为助力我校研究生队伍在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国赛中冲击优异成绩,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作为校赛承办单位,精心组织校内遴选,邀请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原主任李从国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志芳教授以及地理科学学院谷蕾副院长等9位专家,围绕“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主题,结合研究生赛事竞技特点,逐一为每支参赛队伍把脉问诊,切实做好赛事保障服务工作。


校赛比赛现场


三支获奖队伍的亮眼表现与优异成绩,不仅充分展示了河南大学研究生在环境工程、计算机技术、智慧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昂扬精神风貌,也彰显了学校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推动科研成果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结合上的扎实成效。未来,河南大学将继续以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为契机,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引导学生立足专业领域破解现实难题,为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低空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升级,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多河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