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工匠故事研究的理论特殊性
报 告 人: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时间:2021年6月4日 19:00—2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会议 ID:999 636 131)
主办单位:文学院
欢迎光临!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芬兰约恩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等欧美高校做博士后、从事研究或工作。国际民俗学会会员,法兰西学院亚洲学会会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出版著作《不灌而治》《田野民俗志》《现代民俗学讲演录》《北京民间水治》《数字钟敬文工作站》《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全球化与民俗化》《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间文艺学》《跨文化民俗志》《跨文化技术民俗学》《跨文化民俗体裁学》《国家•历史•民俗》《跨文化民间叙事学》《文献与口头》《非常跨文化对谈》等多种,主编《钟敬文全集》,发表论文近400篇。协助钟敬文先生集体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获北京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北京市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等多种。
主要内容:
工匠故事是中国与世界共享故事资源,但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即把“讲故事”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去理解,将工匠故事类型嵌入一种神秘的“技术”或不说话的哑人的技术活动,以个人才能或依靠外来运气摆脱“困境”或“解困”的叙事模式,对它的研究称为“智慧型”故事研究。矛盾的是,中国的工匠故事是综合运用宇宙观、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技术故事,而不是单纯的智慧故事。以往这类研究忽略了这类故事的理论特殊性。全球化以来,对地球资源的保护与公平公正地利用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呼声,工匠故事再度被价值化。今人要利用这笔历史遗产,共享其优秀人文精神,避免材料垄断、技术霸权的单边主义倾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